编者按:
厚道齐地,美德淄博。
五六秒的暖心瞬间、七八秒的凡人善举、一分钟的温暖科普、三四分钟的“温度”记录……分布在这片5965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种种美好,在互联网加持下,愈发引人关注。
这些美丽网事,这些温暖网言让我们看到更加美好淄博的同时,也给予这个时代最为纯澈的表达。
近日,由淄博市委网信办、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总工会、淄博团市委、淄博市妇联、淄博市卫健委、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淄博融媒中心共同承办的“好网民·在淄博”榜样人物(榜样社团)优秀故事评选结果揭晓,10篇“好网民·在淄博”榜样人物(榜样社团)优秀故事入围。
为重温这些网言网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走进“好网民”榜样人物,洞悉他们塑造互联网温暖阵地时的心路历程,进而为打造“厚道齐地,美德淄博”凝聚更多的互联网暖心力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原雪
2021年8月,王海明加入的淄博市翗翗助学服务中心发起“文化润心·诗画润疆”之“诗舞润疆”网络课程教学工程,为遥隔3000公里之外的新疆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了诗画与舞蹈文化浇灌的温暖。
时至今日,由互联网联结的线上公益行动也在王海明经年的坚持之下由一份事业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习惯。
2015年,王海明加入了博山应急救援队伍,带领志愿者团 队实施救援,也在这份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原本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他建立了第一个“博山应急救援”微信公众号至2018年期间,累计发布各类救援类公益公众号信息300余条,带领志愿者团队线下实施各类救援1300余次。2016年,王海明因此还获得过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与淄博市公安局评选的“淄博市首届文明交通好市民”荣誉称号。
随着阅历的增长,王海明开始用新媒体视角,观察救援队以外的博山世界。
“除了救援和志愿服务,博山还有很多正能量的事情去分享和挖掘。”王海明说。
2018年底,王海明的公众号升级取名为“看见博山”,在公众号中,王海明在发布灾难、灾害、事故的防范和现场处置能力的科普文章之外,还随时帮助扩散博山的日常消息与政策发布。
而让王海明坚持下来做公众号的动力,更多来源于身处异乡的博山网友们的关注。
“我们有个百十号人的粉丝群,都是在关注我的公众号之后加我的,里面很多都是离开博山很久的人。曾经这里存放着他们的家乡回忆。”有时王海明还会用相机记录下博山大街小巷的风景,发布在公众号里,为了能让身处异地的网友们 “最近距离看到家乡。”
从基础救援工作的普及,逐渐转型到博山方方面面正能量故事的分享。一时间,王海明的公众号引来热烈关注,成为了看见博山的热门“本土窗口 ”。
2021年,对于王海明而言是意义重大的一年。
在好友的介绍下,王海明正式加入淄博市翗翗助学服务中心,围绕乡村振兴、助农服务、青少年志愿服务等项目中开展各类活动。“在日常的助学活动中,我会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偏远山区,帮助联系老师,铺设场地,拉赞助等,同时我也会负责做好助学的宣传工作。”王海明介绍。
在助学服务的推动下,王海明看到了许多来自本地甚至外省因地形偏远,而无法同正常学生一样及时享受文化课与艺术课知识的学习。
期间,淄博市翗翗助学服务中心发起了“逐梦计划”乡村互联网+支教助学、“舞动乡村·舞动未来计划”,等一系列互联网支教行动工程通过互联网在线直播课程的模式,帮助支教的孩子们通过互联网线上学习的形式,学到更多的助学课程。
“网络与科技助力支教,使大山里的孩子有了一双看见新世界的眼睛,也使得“互联网+人人支教”成为了可能。”
截至今年,累计服务公益课时544课时,服务贫困乡村儿童辐射向20个省,达到120000多人次。而在王海明的影响力之下,许多课外辅导教师们也纷纷响应召唤,加入到了直播支教的队伍之中。
王海明让更多人看到了博山,而他却走出博山,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在未来,我还会将互联网助力工程拓展到助农等方面,从博山做起,为家乡的农产品做好公益宣传与推广,让家乡的好山好水好物在互联网的载体下走出大山。”王海明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