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超
11月7日,聊城市降下暴雪,聊城开发区李太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分外紧张,隔壁李太屯小区的肖奶奶由于心脑血管不好,血压偏高,成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重点关注对象。突然的降温对老人来说比较危险,服务中心本着对老人关爱负责的原则,主动派出了两位服务人员带着随诊箱,提了饼干等日用品上门去家里看望肖奶奶。
近年来,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形成了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移动养老和互助养老”等五个维度于一体的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机构养老:
盘活资源,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由于天气变冷,路面积雪湿滑,服务人员冒着风雪前往肖奶奶家住,为她测量了血压,并为她清理门前积雪。这时,隔壁小区的一对老两口使用配发的一件呼叫设备,呼叫服务人员购买生活用品和蔬菜食物。
为盘活闲置资源,共享社会成果,聚增环境引力,聊城开发区在做好特困人员养老保障的前提下,制定出台《聊城开发区社会化开放式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即凡辖区7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只要有入住意愿,均可享受这一政策。缴费标准一律参照特困人员供养经费收取。这项“一举三得”的普惠养老改革措施,既减轻了养老负担,又实现了“服务扩容”,得到了群众认可,盘活了闲置资源,促进了由政府兜底养老向社会化适度普惠养老迈进。截至目前,入住率同比增长210%,社会反响非常强烈。
社区养老:
精准发力,出门就是幸福院
实践表明,老人走出家门后的服务更需要跟上做好。为解决好老人去哪里玩,有地方玩的问题,开发区按照“社区养老、多点布局”的服务理念,以养老服务设施集中清查整治为契机,科学规划,集中发力。狠抓布点建设。结合实际,开发区创造性提出了“15分钟健康医养服务圈”概念,即以日间照料中心为轴,以辖区老人需求为点,做到成熟一个,盘活一处,服务一片。在农村社区,打造了“助老大食堂”、幸福大舞台、休闲照护中心等7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资金投入约计1200多万元。狠抓社会参与。实践证明,做好养老服务没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很难达效。通过政策引导,正向激励,与辖区内脑科医院、海吉亚医院、爱耳眼科医院、永衡康复医院等16家爱心企业签订了服务协议。狠抓品牌引领。为让老年人真正享有品质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联手国内知名企业---中康爱邻里携手打造了以社区为轴,以居家为点的线上与线下,服务中心与社区驿站相连接的网格化全覆盖城乡社区智慧医养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
一键供给,全天候上门服务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独生子女的增多,老人需要照料怎么办?已成为老人和子女的一种双重压力和负担。按照“居家养老、一键供给”的理念,开发区投资近8000多万元,为辖区“七类老人”购买了“十助一树两维护”(助餐、助医、助行、助洁、助浴、助购、助急、助乐、助法、助学,帮老人树立穿着得体、卫生整洁、仪容仪表新形象,维护老人合法权益、维护老人应有尊严)的由政府兜底保障的公益性居家服务。全新打造了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呼叫救助、运营调度、居家照料”等为一体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当老人需要服务时,通过APP一键呼叫即可预约服务。后台服务设有24小时人工值守,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三个端口:呼叫中心、家庭端、医生端同步收到告警信息;呼叫中心根据老人的问需情况,第一时间向老人最近的服务驿站派出工单开展服务。终端平台,可看到每一个工单详细信息,可实时查看服务状况等;当老人所在查询位置和行动轨迹超出“预警围栏”时或健康数据出现异常时,可帮助老人在紧急情况下予以救助,同时老人的健康信息随120系统同步推送至目标医院,较好地实现了“精度管理+温度服务。加强服务监管,费用结算根据每季度实际服务的人数和服务达效的程度,在下季度的第一周据实结算。
移动养老:
动态护航,服务无处不在
根据老人“三人一伙,五人一聚”的户外习性特点,老人在外的服务怎么办?拉伸服务链条,跟进贴切服务非常重要。基于这一认识,开发区按照“移动养老、伴随服务”的理念,创造性提出了“老人在哪里,就把服务送到哪里”的工作理念,打造并建设了一支助老服务“轻骑兵”队伍,全力做好跟上工作,充分拓展服务路径,把移动服务随时随地送到老人身边。“移动驿站”配建了5辆专用车辆,根据季节性停电和老人室外活动轨迹,每天不少于6个小时的巡逻服务:夏季“送清凉”,即绿豆汤、西瓜等;冬季“送温暖”,即红糖水、茶水等服务,车内配建了移动智慧服务终端,与中康爱邻里智慧医养服务平台可同屏互联,实现数据同显,定位共享服务必达,移动服务无处不在,触手可得。这项工作的开展,虽然时间不长,但收效甚好,深受老人喜欢,浓浓的社会正能量传播影响力巨大。“大爷您好,这是我们的移动驿站工作车,天凉了,来杯热茶暖暖身吧!”在开发区知秋园,这样暖心的场景正不断上演着。
爱心养老:
启动内因,“时间银行”勃勃生机
事实证明,做好养老服务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开发区借助商业银行的理念,把时间和公益挂钩,筹办了“时间银行”项目。广大志愿者可以利用工作之余,把闲散的时间有机利用,为身边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助老服务,既体现了自身价值,也践行了时代要求。
“爱邻里”信息智慧平台,对注册备案的志愿者所产生的工作量、工作成效、工作时间予以积分累计,以虚拟货币的形式存储起来,当志愿者或志愿者父母以后需要帮助时(年龄达60周岁以上),可将志愿服务所得积分兑换免费的等时服务。这种互助养老模式,让志愿者既帮助了别人,也为自己积攒了养老“福利”,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实现双驱动、双丰收。示范创建,党员带头。截至日前,有12个党政机关和社会组织的2100多名爱心志愿者参与到了助老、敬老行列。通过这种社会力量的参与,有效弥补了当前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力量不足、资源匮乏等短板问题,也培育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时间银行”的工作做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赢得了群众一片喝彩。“你好阿姨,我是接单的志愿者,下面由我为你开始服务。”近日,在新屯社区唐张氏老人家中,辖区“爱尔眼科医院”的志愿者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家务,还陪老人开心地拉起了家常。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