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诞生了鲁北第一个党支部 ——齐河后里仁庄党支部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1-07-22 209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金刚 通讯员 崔志华 孙德奎


日前,齐河县安头乡后里仁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式启用,这座总面积726平方米的展馆,再次把人们的记忆次拉回那段光荣岁月。1924年,齐河县后里仁庄建立了中共党支部,这是鲁北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山东省建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后里仁庄党支部的创建者,也是山东省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贾廼㕊。

踏准时代的脉搏

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谈起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贾廼㕊总是绕不开的名字。

作为党支部创建人,生于1900年的贾廼㕊,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贾之西饱读诗书,参加过清末科举考试,后专心学医,成为闻名乡里的中医先生,在乡里看病,只诊病开药方,从不收钱,贫穷的村民得了病都愿找他看,受父亲影响,他从小便萌发了要解救劳苦大众的思想意识。

1920年,贾廼㕊考入山东商专。那个时候的中国,面对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困境,五四运动点燃了许多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也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同时,济南是整个山东的思想辐射中心,前来求学的贾廼㕊,不可避免地会卷入新文化思潮中。同年10月,济南齐鲁书社正式开业,销售各地新出版的进步书刊,贾廼㕊这个过程中,结识了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进步人士。

1920年11月,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发起建立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其会址就设在齐鲁书社。贾廼㕊与三胞弟贾廼古在于同月21日参加了励新学会。

中共一大后,党在济南的地方组织称谓是中国共产党山东部。1922年8月,中共山东部办理了王翔千、王象午、贾廼㕊等人的入党登记手续,建立了中共济南支部,贾廼㕊为9名支部成员之一,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3年,贾廼㕊出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代表山东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还积极参与了山东铁路工会、山东纺织工会、山东理发工会的组建工作,对山东的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贾廼㕊踏准时代的脉搏,为共产主义运动在山东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植下了红色的基因

秘密成立党支部

1924年春天,在王尽美、邓恩铭派遣下,贾廼㕊返回齐河发展党员,在后里仁庄李茂善家的小东屋里发展了贾廼俄、曹清年入党,秘密地举行入党仪式,成立了后里仁庄党支部,贾迺㕊为支部负责人,后里仁庄党支部直属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

1926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奉系军阀头目之一的张宗昌为与国民军作战,加紧了对人民群众的搜刮,在征收各种捐税的同时,又加征“讨赤特捐”,占当年全部赋税的67.8%,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沉重负担,加上农村连年灾荒,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农民有着缴不完的租,纳不完的税,流不尽的幸酸泪,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后里仁庄党支部在贾廼㕊的领导下,组织当地农民开展“反讨赤捐”运动。利用秘密散发传单的形式,组织农民进行反压迫、反剥削的宣传,号召农民不给反动军阀政府交粮纳税。最终,反动军阀政府竟然没能征收上去一粒粮食。

1926年5月,贾廼㕊在济南被张宗昌逮捕,后里仁庄党支部也随之与上级失去联系,停止了活动,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却为齐河植下了红色的基因。

“它像一颗明星,呼唤着民众的觉醒,闪烁着新时代的曙光,尽管只存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它为德州党组织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革命火种开始在齐河大地播撒,在鲁北、鲁西北乃至全省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此前接受采访时,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色基因不断传承

崛起的文旅“新城”

97年前,作为鲁北第一个党支部--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像一颗明星闪耀在鲁北上空,山东农村第一面党旗更是在这里高高飘扬,革命火种开始在齐河大地播撒,并以星火燎原之势向鲁北、鲁西北乃至全省燃烧蔓延。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如今,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后里仁庄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安头乡将立足乡村振兴大背景,投资4800余万元启动后里仁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将后里仁村打造成为传承鲁西北乡村生活体验的红色乡村旅游综合体,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为全面拓展红色教育的培训功能和带动效应,目前正在实施二期工程,计划建设集红色体验、会议培训、休闲度假、主题商业于一体的红色乡村旅游综合体。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和党性教育品牌,实现“红色+”、“乡村+”的综合发展。”齐河县安头乡党委书记张枞表示。

而这,也是齐河当地发展的一个缩影。

 齐河县充分发挥紧靠省城的区位优势,依托独特的“黄河水乡、生态齐河”自然人文资源,产业推进、项目落地、环境提升,,以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为支撑,深入实施“文旅活县”工程,从零起步,通过“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等持续性、突破性、颠覆式创新,构建起了全域旅游目的地产业体系,在一片黄河荒滩上创新建立了“产城一体”的文旅新城。 

时代的卷页赓续书写,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齐河正在阔步向前。

责任编辑:常学艺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