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从社区老人学会用手机挂号,到渔民通过电商平台卖出黄河口大闸蟹,数字技术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隐形基础设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不仅是破解“数字鸿沟”的钥匙,更是激活创新动能的关键。在东营,数字素养的提升正在让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焕发新活力。
政府引领,搭建数字素养提升“主框架”。数字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与深度。为让数字红利真正惠及全民,广饶县实施大数据创新应用及平台运维项目全面做好智慧出行、智慧送检、智慧殡葬、智慧文旅、智慧就业等16项创新应用场景的运行保障,累计减少群众跑腿15万余次;实施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扩容升级项目,开发金秋乐安等9项特色应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智慧化和智能化水平,累计打造成长型智慧社区8个,基础型15个,城市社区的智慧社区覆盖率超过65%。
校园筑基,培育数字时代“生力军”。青少年是数字原生代,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字思维的使命。将数字素养融入教学体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为城市发展储备长远动能。近年来,东营市晨阳学校把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高质量发展、特色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5715工作法,通过平台的创新应用重塑学校文化体系,重建学校治理体系,重构教育教学新生态,打造智慧学校新样态。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让师生的信息检索、数据分析能力显著提升,更培养了“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孩子未来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会协同,织密数字普惠“防护网”。数字素养提升不能仅靠“单打独斗”还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尤其要关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让他们在数字时代“不掉队”。垦利区郝家镇的“银发数字课堂”就很接地气,通过入户走访调研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需求,梳理“需求清单”。针对“数字鸿沟”问题,定期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还通过科技赋能,推广智慧养老设备,让服务更高效、更贴心。
提升数字素养,既要搭好“高架桥”也要修好“便民路”。数字素养不是简单的技术指标,而是关乎每个市民获得感的民生工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能自如地运用数字工具,东营必将在数字时代的赛道上,跑出更稳健、更温暖的加速度。(大众新闻记者 王帅)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