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信县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工作,锚定县委县政府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着力打造“理花盛开”宣讲品牌,不断创新党的理论宣讲机制,建立健全理论宣讲工作体系。结合实际,先后开展了“理响四季·乡里乡音过大年”“理响四季·春来众说万象新”“理响四季·夏日炎炎好光景”“理响四季·秋风习习话改革”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基层宣讲活动。宣讲中,注重聚焦群众“听不到、听不懂、听不进”的问题,在宣讲队伍强起来、宣讲方式活起来、宣讲内容实起来上狠下工夫,不断推进和创新党的理论通俗化大众化,有效增强了基层理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
阳信县开展“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比赛
各级干部争当宣讲员
“利用傍晚时间,全县各级干部自觉深入村庄,与群众面对面,促膝拉家常,在征求社会各界群众对党委政府意见的基础上,把党的最新理论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宋洪宇介绍说。
一直以来,理论宣讲如何常建常新、入脑入心?是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内容,但受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教育效果疲态、弱化等现象。为求实效,阳信县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通过分众化宣讲,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传播党的声音,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心连心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阳信县出台《关于建立基层社会治理“百姓夜话”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37名县级领导干部带头,1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到所帮包村(社区)开展“百姓夜话”活动,一方面,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将党的最新理论和中央、省市县政策及时传递到群众身边。
“用微宣讲的方式打开群众的‘话匣子’,让理论点亮群众的‘心窝子’”,阳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阳信县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主席荆红燕说,“阳信县聚焦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和方针政策,围绕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难事’‘致富增收’‘社会治理’‘榜样引领’‘干部作风’等方面,零距离、面对面地听取群众诉求和建议,用党的理论、政策答疑释惑,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加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工作中,阳信县始终坚持抓“头雁带动”和“以点带面”。“头雁带动”,即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主动带头到自己所联系的行政村,全县科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开展党的理论宣讲。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开展“书记第一讲”500余场,受众10万余人。“以点带面”,即县委宣讲团牵头,带动乡镇(街道)、村庄的宣讲。以“中国梦”系列百姓宣讲比赛为契机,每年选拔获奖选手成立10余人的县委宣讲团,深入开发区、各乡镇(街道)开展巡回宣讲;乡镇(街道)聘请退休的历史教师、党史专家和理论骨干,到每个行政村开展巡回宣讲。同时,注重发挥老战士、各类模范人物的作用,借助各级宣讲品牌,在各时间节点,因地制宜开展宣讲,如在“农村文化集市”,由阳信回族“活雷锋”杨广和、全国优秀教师王玉贵等开展“短平快”的个性宣讲,用“百姓话”上好“群众课”。
阳信县“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暨“暖阳·安信”心安村居建设百姓巡回宣讲启动仪式在洋湖乡举办
群众喜欢什么形式,我们就采取什么方式宣讲
“这次‘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巡回宣讲,以‘小故事’折射‘新时代’,以‘小切口’阐释‘大主题’,我们广大师生十分欢迎。尤其是宣讲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所思所感所悟,用感人的故事、朴素的理论、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灵活的形式进行宣讲,让我们了解到很多身边的感人故事,激发了我们积极投身建设职业教育的热情。”刚刚聆听完巡回宣讲报告会的职业中专教师张国武介绍说。
9月21日,滨州市“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巡回宣讲走进阳信县职业中专。作为全市首场巡回宣讲,阳信县高度重视,从场地选择、到受众对象,都科学安排。前期,滨州市举办了“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暨微视频宣讲大赛,全市各行业各领域的123名选手参赛。这次来阳信宣讲的宣讲员是全市通过比赛选拔出的获奖选手,他们用心用情用力,持续深化和实化“理”应讲起来主题宣传行动。
乡村庭院、社区广场……在阳信,一场透彻深入的宣讲,一次鲜活生动的解读,让党的创新理论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走进基层,基层理论宣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样的宣讲灵活多样,有味道、有温度、有感情和有高度”。阳信县劳店镇宣传委员周朋朋在劳店镇纪家大庄村晚现场告诉记者。
2024年1月18日,在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扭起秧歌过大年”山东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阳信县洋湖乡现场,一条条写有“滨滨有理”“理响花开”“理花盛开”宣讲活动的横幅迎风招展。这是滨州市讲师团和阳信县委宣传部的宣讲小分队利用演出前的半小时空闲时间,开展理论“微宣讲”。这种“宣讲+文艺”形式吸引全县线上线下近万人进行收听收看。据了解,阳信县依托全县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老党员、老教师等群体的宣讲员,采取政策理论+文艺小品、歌舞快板等形式,十分受群众欢迎,它不仅“接地气”“聚人气”,而且“冒热气”“暖民心”。
为提高基层宣讲质量,增强乡土气息,阳信县还定期选派党校理论骨干深入一线,对宣讲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引导他们深入挖掘红色经典、地方文化,融入上级精神,做到讲大道理有“土味”,讲小故事有“厚味”,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群众既听得懂又愿意听。河流镇、商店镇充分利用毛岸英旧居和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等特色平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小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走进阳信县商店镇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聆听老战士讲述革命战争年代英雄故事
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我们宣讲的舞台
在阳信县大街小巷经常活跃着一支支身披红色马甲的队伍,他们乘坐的电动三轮车上,挂有“理花盛开・宣讲时间”的横幅,有的四五人、有的二三人,有退休机关干部、还有退休老师,虽然组成人员来自不同的行业,但他们个个都是宣讲能手,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历史,尤其熟悉最新的党的理论和政策。
据介绍,阳信县多维度拓展宣讲形式,将宣讲阵地从会议室、礼堂拓展到公园长廊、广场、集市等群众常去爱去的场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围绕“理花盛开”理论宣讲品牌,积极构建以“第一书记”宣讲为龙头、10支宣讲队伍为支撑、各单位及乡镇(街道)村宣讲小分队为主体的“1+10+N”千人宣讲队伍。结合“五支队伍”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级中小学,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校园雨露”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室、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定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信心;利用村公益电影、送戏下乡、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开展前10分钟党的理论、惠民政策、移风易俗等内容“微宣讲”;开设“行走的理论宣讲”课堂,在城区公交车上,选派文艺骨干乘上城区公交车,采取为乘客进行政策理论“微宣讲”;依托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将课堂搬进工地,运用“现场教育+聆听讲解”等方式,通过“实境课堂”提升宣讲感染力。自2023年以来,全县已开展线上线下等各类宣讲活动3000余场次,受众20余万人次。
“阳信县将以这次滨州市百姓巡回宣讲为契机,继续在整合资源、夯实阵地、丰富载体上下功夫,把阵地宣讲与流动宣讲结合起来、单向灌输与互动交流结合起来、理论宣讲与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的好声音、宣传党的好政策”。阳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阳信县文学艺术界社科联主席荆红燕介绍说。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通讯员 张勇 李新睿)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