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报告·寒战|零下9度,小小夜摊温暖寒夜跋涉的枣庄人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1-12-28 643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 王艺涵 林政

寒潮来袭,枣庄开启“速冻”模式。在温度已是零下的夜晚,有那么小小的一片夜宵摊支撑于城市一角,在寒冬中点亮街巷微光,温暖了南来北往都市夜归人的胃,小小的买卖,温暖寒夜跋涉的枣庄人 。

寒冬之下坚持摆摊到深夜,是坚守也是温暖

12月26日晚,记者探访枣庄市1818美食广场,体验在近零下十度的室外摆摊。在这里,有经历长期跋涉的旅人,有爱来转转的新老枣庄人,他们或刚刚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或刚下火车,似一股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穿梭于一个个摊位之间,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美食。

菜煎饼的老板说她在这摆摊已经十六年了,从2005年就开始卖菜煎饼,天天坚持出摊风雨无阻。老板告诉记者,能这样坚持下去,既是为了让在深夜下班的人吃上一口热乎饭,也是为了让自己过好生活,“只要有人来我就不收摊,最晚能干到凌晨一点多。”

卖小吃的老板娘是外地人,因为孩子上大学,一年来难得回来几次,她说:“大冷天的,我在家也没什么事,在这摆摊想多看看年轻人,看到他们就会想到我儿子,很亲切。”

小吃街卖炸串的年轻老板说,“白天我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在这摆摊,一般是摆到凌晨才会收摊,希望自己能够早日赚够钱买房子,娶媳妇。

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平凡却又不失温暖。热气腾腾的小吃在夜市中消化,坚守住寒冬的温暖。

记者体验卖烤冷面,靠近炉子也不暖和

“别让日子过得只剩工作,忘了快乐。”看着美食摊老板们娴熟的手法,记者也体验了一下烤冷面的制作过程。可在这寒冬下,不到十分钟,记者的手就已经开始冻得通红。

本以为靠近炉子工作,应该会暖和,但结果却并不是这样。通过实践发现,炉边温度虽然高,为了避免烫伤,制作过程中双手却不能距离太近,不一会,记者的双手已经被冻的麻木。

摊主颜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有炉子在身边,但在近零下十度的温度面前,炉子的温度似乎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我们这些做小吃的一般都不戴手套,大部分人的手上都有冻疮。”颜先生说,闲时他们会拿个小暖水袋取暖,但忙起来之后就感觉没那么冷了。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夜市只是偶尔来逛一逛的场所,一个歇脚之地,可对于摊主们来说,夜市却是生活的全部。

在这里,藏着一个家庭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藏着很多人的生活希冀。人来人往,他们始终在暗夜里坚守,依靠并不明亮的路灯,照亮这属于他们的城市冬夜。

责任编辑:靖亚如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