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提速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筑牢安全防线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昨天22:01


10月30日,东营市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东营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宏国,东营市气象局四级调研员马新建,东营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应急保障中心负责人景岩栋,东营市水文中心副主任张乃鹏,东营市防汛抗旱服务中心主任王新杰,介绍2025年东营市防汛抗旱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今年以来(截至10月24日),东营市平均降水量797.3毫米,比去年同期(813.7毫米)偏少16.4毫米,较常年(553.9毫米)偏多243.4毫米。

汛期(6-9月),东营市平均降雨量497.7毫米,较常年偏多14%。进入主汛期(7-8月),全市降雨呈现以下特点,面弱点强,例如,在7月22-23日降雨过程中,全市平均降雨量14.8毫米,但局地(广饶稻庄)降雨量达98毫米,其中丁庄小时雨强达66.7毫米;分布不均,6月至10月24日20时,全市累计平均降雨量714.2毫米,各县区降雨量分布不均,东营区最大801.8毫米(较常年偏多250.8毫米),河口区最少615.0毫米(较常年偏多59.9毫米)。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等影响,部分时段出现短时旱象或道路积水,但未出现明显旱涝或旱涝急转等旱情和灾情。

完善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东营市充实各级指挥机构人员力量,市县(区)两级全部落实防汛抗旱“双指挥长”并设立专门机构,市县(区)两级防汛抗旱服务中心足额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8名,逐级建立健全内部岗位责任制,强化落实并监督防汛抗旱工作。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明确市县及骨干河道、闸坝、水库、泵站防汛行政责任人1061人,落实黄河防汛“三个责任人”132人,确保责任到人、管护到位。印发《关于公布2025年全市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的通知》《关于公布2025年河道、海堤、中心城水系、中心城泵站(井)及蓄滞洪区责任人名单的通知》,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人265人,实现“全域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推动各防指成员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建立健全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把手”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科室人员具体责任,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联动”的工作架构,确保防汛抗旱各项任务落地落细、形成闭环,筑牢行业领域防汛抗旱安全防线。

落细“四预”措施,强化监测预报预警。东营市修订印发《东营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全面细化市防指23个成员单位和11个承担防汛任务单位的防汛职责,同时各防指成员单位、各县区(功能区)防指均修订应急保障预案,实现“职责清晰化、保障多元化、协同高效化”,确保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在“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执行。完成小清河、支脉河、潮河等31条行洪河道洪水防御方案、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及16座大中型水库度汛方案修编。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智慧水务信息系统,实现气象、水文等部门预警系统横向接入,实现基层和中心城区防汛系统纵向串联,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及时获取传递。印发《中心城区防洪排涝联排联调工作方案》,建立城市河道、水系、蓄滞洪区、泵站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科学降低汛前城市水系和蓄滞洪区水位。雨前,在中心城13处易涝区域提前预置强排泵车和抢险人员。

强化应急保障,狠抓物资队伍建设。东营市组织举办了2025年全市防汛减灾培训班,设置城市防汛、内涝防汛、黄河防汛和危化企业防汛等课程,邀请省流域中心、省黄河河务局、济南市政设计院等部门专家前来授课,培训人员170余人。同时,围绕防汛会商、阳河超标准洪水防御、群众转移、积水强排和危化企业积水强排等科目,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检验抢险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加强综合性应急抢险和专家队伍建设,健全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多灾种多类型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调整充实水旱灾害防御专家287名,组建防汛应急救援队伍171支、救援人员8758人,储备远程供水、移动排涝车、移动排水泵等防汛装备20余台套。修订完善应急物资调拨程序,落实水利和城市防汛物资仓库14处,储备防汛抗旱物资设备142类、245万余件,为中心城区113个易涝小区发放防汛编织袋88560条,调配市级储备的6台移动泵车预置到内涝区域,进一步提升城区低洼易涝路段和小区的排水能力。

强化隐患排查,确保问题动态清零。东营市按照部门单位自查、重点行业检查和防指综合检查三个层面,围绕黄河防汛、内河防汛、城市防汛、防洪工程、道路运输、水产养殖、渔船避险等领域,组织开展了隐患排查整治,分级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发现并整改完成隐患1918项。印发《东营市水务局县(处)级干部防汛工作检查方案》,组织市水务局9位县处级干部赴全市8个县区(功能区)开展防汛包保督导检查工作,排查整改隐患问题36项,筑牢汛期安全防线。推进全市城乡防汛排涝设施“拉网排查”行动走深走实,部署开展排水管网泵站、城市易涝区域、地下空间、河道沟渠、易涝农田、防汛应急保障排查整治的“六大行动”,建立“三查三看三问”联动机制,累计排查并整改问题隐患307处,有效提升了城乡防汛排涝设施整体安全运行水平,获得省委专班调研时的充分肯定。全面复盘总结去年“8·26”特大暴雨经验教训,完成2处易涝点整治,排查梳理18处城区易涝点,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应急排水方案,制作易涝点调度图并实施挂图作战。

加快工程建设,排水设施常态维护。东营市实施排涝“大动脉”工程,黄河路水系连通及泵站建设工程目前项目总进度已完成约43%,其中黄河路-东四路雨水泵已建成使用,解决东四路等重点路段积水问题。市一中片区新建排水泵站建成投用,片区排水防涝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武家大沟王岗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实现过流运行,在汛期发挥了很好的功效。加快推进广饶县塌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塌河防洪流量达到每秒247立方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实施排涝“毛细血管”工程。针对排查发现的部分河道及水系周边存在的易涝路段,建设直排入河通道19处,改造立式雨水箅子279个,在东四路、运河路、辽河路等处建设应急集水池13处,定制排水检查井防坠警示牌215个。常态化开展城市排水清淤疏浚及设施维护工作,累计完成雨水管渠清淤255公里,雨水口清掏6.7万个,安装窨井盖防坠落装置1.39万个,现有97座城市雨水泵站全部在汛前完成维护。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7月份以来,东营市共遭遇16轮强降雨天气。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各类防范应对强降雨工作通知16次,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1次、四级应急响应5次、防汛防台风四级响应1次。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化信息上报,先后印发2025年《汛情快报》12期,报送汛情、预警等各类信息76次。加强应急处置,强降雨期间,全市累计出动工作人员7670人次、强排泵756台次,实现了对强降雨的有效应对。(大众新闻记者 李小凡)

责任编辑:马瑞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