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南站“暂停”首日运力平稳衔接,市民期待“更好的相遇”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29 246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10月27日22时许,烟台南站最后一班列车的尾灯消失在夜幕中,站房内灯光逐一熄灭。这座陪伴烟台人走过11个春秋的高铁站,正式按下“暂停键”。

烟台南站停办客运业务,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的“中场休息”,更是一座城市向更高能级跃升的序章——当发展需要更强劲的引擎,当市民期待更迅捷的归途,升级改造,便成为不可回避的成长。

市民晒照回忆烟台南站

“短暂的告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10月27日,是烟台南站停办客运业务前的最后一天,当天共有78班列车到站,客流约7000人次。

车站玻璃门上张贴着“公告”提醒旅客,因烟台南站扩能改造施工,自2025年10月28日起停办客运业务,有出行需要的旅客请到烟台站、牟平站、芝罘站购票乘车。

烟台南站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开通运营,青荣城际铁路通车。烟台南站作为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在沟通区域协作、便利市民出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站台规模仅为2台5线,站房综合楼建筑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随着客流的增长,这座仅使用11年的车站在客流疏运方面,与群众的需求出现了一些差距,需要通过改扩建提升运输效率和旅客出行体验。

27日晚,不少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回忆与烟台南站的故事,并发表感慨:“见证了你的建立,目送了此刻的圆满,期待你的新生”“再见烟台南站,期待你2027年归来时全新的模样”“短暂的告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照回忆烟台南站

在烟台定居的李女士说,自己的老家是威海,每次都从烟台南坐高铁回老家,现在虽然要和烟台南短暂的告别,但是随着烟威高速公路的升级改造陆续完工,自驾也很方便,“我和家人都很期待2027年的烟台南站,两年后见!”

也有市民留言发出疑问,“改造后的烟台南站啥样”?

据了解,改造后烟台南站场规模将升级为5台11线,站房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是原有的近6倍,在站场面积和站台规模上实现显著提升,极大地增强车站的承载能力。配套建设17万平方米烟台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更加高效地实现高铁与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接驳,将显著提升旅客出行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新建烟台南动车所,内设6条检查库线及30条存车线,远期预留4条检查库线及13条存车线,同步新建动车走行线7.98公里和立折线1.8公里。同时,动车所项目将大大增加烟台南站始发终到列车数量,为群众高铁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烟台辖区内新增停站97列次

分流首日,烟台站客流平稳

告别总会伴随牵挂,但城市的温度在于,总有人在为“更好的相遇”提前铺路。当烟台南站停办客运业务的消息传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出行怎么办”。

不打无准备之仗。10月23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烟台南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发布会上透露,烟台南站升级改造期间,原威海、荣成始发途经烟台南站的92列旅客列车,将部分调整至烟台、牟平、蓬莱三站始发终到,其余继续保留在威海、荣成始发终到,经由潍荣高铁运行,途经烟台地区海阳和莱阳南站。

同时,烟台辖区内新增停站97列次。以烟台站为例,烟台站在保留原运输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增加旅客列车40列,其直通兰州、太原等方向,管内加密济南、青岛等热门线路,最大程度满足烟台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各车站也多措并举,提前做好服务预案,保障旅客平安、高效出行。

10月28日,烟台站客流平稳

对“分流”的提前规划和部署,正转化为现场的从容。28日,烟台南站停办客运业务后的第一天,记者探访烟台站发现,现场旅客进站秩序井然,没有拥堵情况。

作为烟台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门户,为了更好地承接烟台南站的客流,烟台站近期也进行了改造提升工作,重点从优化调整南北广场的接驳设施布局、完善人性化设施、打通外围道路等方面入手,实现客流“多路来、多路解”,有效均衡南北广场的交通压力,提升场地容量和交通承载能力。

改造后的烟台站北广场公交场站扩大至5900平方米;出租车待租区规模增加至170台,已完成转场使用。北广场铁路线以西地块增设7300平米停车场。同时,南广场停车场扩建至5100平米,共可停放车辆约500台。新改建北马路进站匝道已投入使用,送站车辆可通过北马路进入南广场进站通道,分流缓解北广场进站客流压力。

交通能级跃升经历阵痛

一场城市治理智慧的考验

烟台南站封闭改造,并非简单按下“暂停键”,而是一座城市向更高能级跃升前的深呼吸——当交通枢纽的“物理空间”难以承载“发展需求”,改造便成为破局的必然;当短期阵痛与长期红利交织,考验的不仅是工程的精度,更是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改造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宏阔图景中,烟台亟需一座能匹配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的枢纽。随着潍烟高铁、莱荣高铁的全线贯通,烟台正式迈入“半岛1小时、省内2小时、北京3小时经济圈”,未来日均高铁到发量将继续增加,烟台南站的“容量天花板”亟待突破。

烟台南站规划效果图

然而,如何回答“阵痛期”的治理考题,更为重要。烟台多部门、单位用“绣花功夫”答好民生问卷。烟台南站改造期间,为了做好换乘、接驳工作,烟台公交增调10条线路,组织志愿者到受影响的站点开展引导工作;公路客运灵活补位,烟台-威海往返大巴加密班次,确保两地交通衔接顺畅、高效;烟台机场大巴班次优化调整,还推出免费停车、享头等舱休息室等优惠。

为了缓解烟台站周边主干路交通压力,让旅客进站更通畅,有关部门早部署、早落实,提升烟台站周边道路通行能力、优化交通循环,将南广场落客通道出口向西延伸至永安里形成十字路口、连通永安里道路,并由两车道拓宽为四车道。为缓解海港路交通压力,西南河路新建两条临时便道总长1114米,其中一条是西南河路北延连接海港路环岛,一条是大悦城北侧临时路,并将大悦城北侧道路优化调整为由东向西的单向两车道,实现出站车流多道路通行。规划取消海港路与环海路交叉口环岛,调整为平面十字信号灯控制交叉口。日前,已完成雕塑拆除工作,预计11月初完成路面硬化工作。

从最后一班列车驶离,到两年后的全新启程,烟台南站的“暂停”,恰是一座城市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诠释。它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从不是简单的“破”与“立”,而是在“暂时告别”中积蓄“再次出发”的力量;治理的智慧,不在回避阵痛,而是在阵痛中校准方向,在改变中坚守温度。

当烟台南站以5台11线的恢弘姿态回归,当综合交通枢纽让“零换乘”成为日常,当山东半岛高铁网络更密、人流更畅,我们迎来的不仅是一座新车站,更是一座更有韧性、更有温度、更有未来的城市。

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烟台南站的故事,未完待续;烟台的精彩,正在书写。

责任编辑:武春虎

于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