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志愿者24.6万!幸福威海再添温暖注脚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29 163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潘佳蓬
重阳又至,威海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敬老的温情。就在近日,威海“银龄助威行动”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为这座“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再添一枚温暖的注脚。
据了解,威海市深入实施“银龄助威行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通过党建引领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以 “海贝分” 信用积分系统和“志愿伙伴”保险试点形成激励保障,依托志愿服务平台与市民卡实现智慧赋能,打造“服务—积分—激励” 闭环。分层搭建银龄人才驿站、孵化1800个老年服务组织,构建 “15分钟志愿服务圈”,全市60岁以上老年志愿者24.6万人,年开展为老服务34.5万场。引导老年人在社会治理中参与红色宣讲、基层调解,为乡村振兴、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法律咨询,开设 “适老化” 岗位5579个,并通过文艺下乡、互助养老等丰富社会服务。该行动以机制创新、智慧赋能和全域覆盖,释放银龄群体社会价值,提供可借鉴的“威海经验”。
在这里,敬老已不再是简单的传统美德传承,更是一场全城参与的温暖实践。从政策创新到社会动员,从硬件适老化改造到软性服务提升,威海正用一座城的温度,重新定义“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当代内涵。

政策护航,守护“银发”岁月
2025年,威海在养老服务政策层面频频发力。年初,《威海市促进养老服务消费行动计划》正式印发,将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重点支持范围。
随后,威海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制定了《威海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实施细则》,为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根据细则,威海对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22类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给予补贴,单件产品补贴额度达30%,每人累计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0元。
更令人欣慰的是,今年8月,威海开始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以电子消费券形式对养老服务消费金额按照40%予以抵扣。

入住养老机构、日间托养每人每月最高抵扣800元,居家上门服务每人每月最高抵扣500元。这一政策精准缓解了失能老年人家庭的经济压力。
老有可为,银龄焕发新生
在威海,老年人不仅是养老服务的受益者,更是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威海市深入实施“银龄助威行动”,构建起银发人才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依托市老干部志愿者协会,威海构建起市、区市、镇街、社区四级老干部志愿服务体系,组建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登记在册志愿者达数千名。
同时,全市整合行业部门、驻威高校等专家型老干部人才资源,建立“银龄人才库”,库内人才总数达千余人。
这些银龄人才活跃在基层治理的各个角落——开展“法律联企·银龄赋能”活动,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农业技术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促进社区和谐。
服务覆盖,编织暖心生活
在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威海聚焦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需求,正进一步规范提升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
2025年底,全市将建设4个认知障碍老年人友好社区、19个社区康复辅助器具租购服务站点,让养老服务更加便捷、贴心。
同时,威海积极探索“15分钟为老服务圈”,实现城乡服务网络全覆盖。今年,威海还将开展智慧养老院建设试点,重点配置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智能化设备,力争建设7家符合标准规范的智慧养老院。
威海深知,真正的老年友好不仅在于物质保障,更在于精神关怀。今年5月,“银龄芳华 活力社区”威海市首届社区老年文化艺术活动月正式启动。
活动月期间,主办方持续开展社区展演、文化交流、健身培训课程、中医康养大讲堂、老年人研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这些活动通过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语言艺术、群体运动等多种文体艺术形式,全面展现威海老年人精神风貌。
威海还鼓励创作具有威海本土文化的地方特色节目,如胶东民俗表演、红色文化展示等,形成“胶东民歌联唱”“威海非遗秀”等品牌节目,让老年人在文化参与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会合力,共筑温情城市
威海的敬老温度,还体现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海天味业与家家悦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重阳节爱心公益行”活动在威海温暖启幕。

企业向区域内选定的敬老院、军休所捐赠了海天调味品、洗衣机和家家悦自有品牌纸品、清洁用品等物资。此次爱心捐赠切实回应了老人们的需求,彰显了企业服务老年群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务实与担当。
如今在威海,24.6万名老年志愿者依然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或是穿梭于社区提供为老服务,或是运用毕生所学助力企业发展,或是执起调解书化解答邻里纠纷。
这座城市已然证明,老龄化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发展的新契机;老年人不是时代的旁观者,而是温暖的传递者。
威海的敬老温度,藏在每一次政策落地中,融入每一天日常生活里。这温度,恰是“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最动人的底色。
综合威海市民政局等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潘佳蓬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