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菜”挑进了居委会,一举解决两个“老”难题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2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琳 孙淑玉

社区老人买菜不便,农村老人卖菜犯愁——在“买菜难”与“卖菜难”两个“老”难题之间,烟台牟平区金埠街社区创新打造了助农平台“金选小站”,将“小园菜”挑进了居委会。“金选小站”如同架起了一座桥梁,一举解决两个老年群体的痛点,实现了便民和惠农的双向奔赴。

“芸豆、茄子马上到小站,欢迎家人们来选购。”每当“金埠街社区助农小站”微信群里的“吆喝声”一出现,居民们就纷纷上线了。看中了“好货”,只需在群里付款预留,再到楼下居委会便可将质优价廉的瓜果蔬菜带回家。这是“金选小站”的日常一幕,它通过线上订购、线下提货的模式,将田间地头的新鲜瓜果蔬菜运到了社区居民的餐桌上。

10月28日,烟台市“我们的节日·重阳”文明实践暨“孝承重阳·新风润心”移风易俗新风倡导活动现场,“金选小站”又开摊了。72岁的陈其义带着家里种的柿子前来,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居民抢购,陈其义脸上也乐开了花。

居委会里缘何卖起了“小园菜”?牟平区宁海街道金埠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志超给出了“惠民+助农”的答案。

惠民。“我们社区老年群体占比30%,从社区到附近的菜市场,骑电动车去的话还需要十多分钟,对于老人来说太不方便了。”杨志超说,“我的初衷就是为了帮一千多位老人解决‘买菜难’的问题。”

助农。杨志超在上下班的路上总会留意到路边有老人摆摊卖自家种的“小园菜”,“我实在太心疼他们了,这么大年纪了,背着这么多东西出来卖,在外一整天可能也卖不完。”

后来,杨志超灵机一动:一边是“买菜难”,一边是“卖菜难”,那我搭个桥,这不就成了“惠民助农”一举两得的好事了吗!由此,“金选小站”应运而生。

为了能够精准选到品质好的“小园菜”,杨志超跑了不少腿。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进村,碰上有老人在菜园里忙碌便主动上前搭话,他们还到路边摊、附近农贸市场寻找有售卖需求的农村老人。“向老人表明来意后,他们都很乐于为我们‘供货’,我们会给老人留下电话,嘱咐他们有新菜就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来拉。”

陈其义就通过“金选小站”卖出过玉米、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他坦言,早年一直在路边摆摊卖菜和水果,往往一天也卖不出多少,只能干着急。和金埠街社区联系上后,他种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达社区,再也不愁销售了。

10月28日,金埠街社区居民在居委会里挑选蔬菜

不光卖家有好评,买家们的好评更是多到数不过来。居民经常在群里为社区留言点赞,“社区严选的菜,我们吃着很放心”“这里瓜果蔬菜种类多还特别新鲜”“小站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不用成天跑菜市场买菜了,节约不少时间”……

据了解,“金选小站”自今年4月启动,从最初的两袋玉米、一筐葡萄到如今一周三次的“开市”,这个居委会里的“菜市场”已累计助力售卖出5000斤农副产品,服务辐射800余户。

“金选小站”的成绩单让杨志超欣慰,看到大家的反馈,更让她有了坚定干下去的信心。她表示,今后他们还将定期开设“金选小站”助农集市,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农副产品种类,让农村老人和社区居民持续享受到实惠。同时,他们也正探索“金选小站”的社区市场化运营,力求汇聚更多资源,反哺于老年群体和社区居民。

牟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姜向亮表示,金埠街社区文明实践站以“助农、惠民”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依托文明实践站创新打造“金选小站”文明实践项目,既有效帮助周边农民解决了自产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帮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价双优的农产品,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真正做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责任编辑:武春虎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