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威海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2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9月22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威海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钟臣,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永建,威海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石绍华,介绍威海市2025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有关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威海市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优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果。

耕地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建塘坝、泵站、农用井等田间水利设施,2019年以来,已建设高标准农田83万亩,建设各类水源工程和灌溉设施1949座。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指导种植户施用土壤调理剂、增施有机肥的方式逐步实现酸化耕地降酸改良,荣成市获评国家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持续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保护,开展土壤—农产品协同监测,威海市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5年达到100%。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已创建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基地10个,全市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7%,农药、化肥施用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6.7%、5.2%。目前,全市耕地面积达到250.3万亩,较2021年增加约7万亩;耕地质量等级达到6.77,较2021年提升0.2个等级;主要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比例达到48%,较2021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以五料化利用为主要方向,通过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秸秆覆盖食用菌等多种途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7次获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建设,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在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方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作制宜,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8万亩,引导广大农民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主动捡拾清理农田残留地膜。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积极引导规模养殖与种植企业深化协作,通过粪肥就近还田、生产有机肥等方式,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位居全省前列。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制定地方标准69项,以标准化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249个,其中有机食品认证34个,位列全省首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行动,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8.5%以上。持续推动品种培优。“浙文花1号”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良种登记,“文玉173”“好日子838”2个玉米品种通过山东省审定;先后引进苹果、甘薯、马铃薯、花生、玉米新品种(系)52个。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开展集中清理整治,共发动群众5.9万人次,累计清理生活垃圾4163吨、村内沟渠1684公里、村内水塘1490口、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685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推广粪污收集、储存、转运、处理一体化后期管护模式,全市已建在建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集中处理站12个。抓好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创建工作,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95个、市级和美乡村600个。

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出台《威海市支持乡村振兴激励政策》,大力培育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三驾马车”。设施农业拓展新路径。打造现代化设施农业基地10余个,新建、改扩建设施苹果5000余亩、设施蔬菜300亩,规模化养殖场达到1227个。2024年,威海市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2%,列全省第六位。智慧农业推动新跨越。围绕苹果、西洋参、茶叶、生猪、家禽等优势特色产业,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效特色农业等项目,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共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52处。生态循环农业实现新突破。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推动种养一体化循环发展,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积极走向前沿。

责任编辑:范华栋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