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未去世被要求火化系误会,如何避免为不当宣传道歉

视点 08-22 1706

据报道,近日,阜阳颍上县红星镇一村民发布视频称老人未去世就被要求火化,引发网友关注。视频显示,一老人躺在家中地上,几位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家属情绪激动,质问“人还没死呢,就叫我们去火化”。其后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应,当时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并非要求立即火化。

8月20日,当地镇政府就此事发布道歉声明:相关负责人已和社区同志上门道歉。此事反映了在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引导中,存在工作简单、方法不当等短板不足。将汲取教训,改进方式方法,结合本地实际,稳妥有序推进殡葬改革。

今年6月发布的《颍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免收基本殡葬服务费的通知》明确,当前农村地区传统观念土葬情结根深蒂固,群众抵触火葬问题突出,为进一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将免除县域内遗体接运、火化、暂存、骨灰寄存等四项基本费用。并称要加大政策宣传,发放政策解读手册,制作方言版广播,组织殡仪馆职工、村干部等参与政策实训。红星镇的这起误会,是在政策宣传过程中出了问题。当地镇政府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及时道歉回应,态度是诚恳的。

平心而论,老人濒临去世,家属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此时工作人员上门宣传火化,即便殡葬改革推出惠民举措,也极易产生误解。家属将之理解为“人没死就要求火化”,也是悲愤下的一种应激反应。

这说明,惠民减负的殡葬改革宣传,如果不注意时机,不考虑群众的基本情感需求,反而容易让殡葬移风易俗遇到阻力。

当地县政府也承认,目前农村地区传统土葬情结根深蒂固,群众抵触火葬问题突出。可见移风易俗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而不单单是费用问题,更涉及观念和情感的转换和接受。在政策宣传和执行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就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挨家挨户宣传。

当地镇政府在道歉中提到,要让“逝有所安、丧有所尊、思有所依”。这12个字精准凝练了殡葬改革的思路方向。要具体落实到乡村的工作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等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从政策的执行者转变为服务者和共情者,让逝者得到应有的尊重,让家属得到应有的关怀。当然,有些村干部也面临任务压力,这也需要正视并留有缓冲时间,毕竟移风易俗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丧葬,在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为大事。有些老人生前会交代死后治丧要“风光”,也有部分地区火化后再装棺土葬。这些观念和做法提醒,政策执行者必须转变宣传思维,疏堵结合,更需要执行中的坚韧与温度,循序渐进。至少,别让“人没死就上门宣传火化”的误会再次上演。


(作者:郁风,来源:红星评论 )

责任编辑:朱文龙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