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发帖招募合伙人计划在殡仪馆内开咖啡厅,引起热议。据网民发布内容,其计划24小时营业,门店位置位于殡仪馆内部,希望咖啡店能具有人生意义、对死亡有深度解读。关于咖啡店具体选址,其计划参与温州市殡仪馆经营场所一招租项目招租竞标。
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支持者认为在殡仪馆这样压抑的环境中,咖啡店能提供便利与慰藉;反对者则觉得在如此肃穆之地喝咖啡不合时宜,甚至有些 “晦气”。
这并非殡葬与咖啡的首次 “跨界联动”。此前,上海就有一家 “死亡主题咖啡馆”,名为 “摆渡人”,由殡葬公司经营,店内咖啡以故事交换,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谈论死亡、缓解对死亡恐惧的空间。尽管这类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观念,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也反映出社会对死亡话题的态度正逐渐发生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对死亡往往避而不谈,殡仪馆更是被视为阴森、晦气之地,除了办理丧事,很少有人愿意在此停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正视死亡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殡仪馆内开设咖啡店,或许能成为打破传统禁忌、促进人们思考生命意义的一种尝试。
站在商业角度来审视,殡仪馆作为一个人流量相对稳定的场所,存在一定的消费需求。前来办理丧事的家属和亲友,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其间可能会有饮食、休息的需求。咖啡店的出现,既能满足这些实际需求,也能为殡仪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提升其整体服务水平。
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咖啡店若能如策划者所愿,成为一个探讨生命与死亡的空间,将具有积极的价值。在这里,人们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对死亡的看法,分享与死亡相关的经历,从而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这种将日常消费空间与生命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对死亡话题的开放与包容,促进公众生命价值观的日渐成熟。
当然,这一设想若要付诸实践,还需面对诸多挑战。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尊重殡仪馆的特殊环境和氛围,避免给人造成不尊重逝者的感觉;如何确保咖啡的品质和服务的质量,让消费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也能享受到舒适的体验;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宣传和运营,让人们理解并接受这一创新的理念,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直接面对的问题。
对于在殡仪馆内开咖啡店这一颇具争议的设想,不妨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它既是一次商业创新的尝试,也是推动社会观念进步的契机。只要能够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充分考虑到各方的感受和需求,或许真的能为殡仪馆这一传统场所注入新的活力,为人们提供一个别样的空间,让生命的思考在一杯咖啡的香气中悄然展开。
作者:吴睿鸫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