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笔墨|“十五五”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时代使命与实践路径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07

作者 吴树罡

在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十五五”规划赋予专业群建设全新的历史坐标。专业群作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核心载体,其建设质量直接决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体系的适配性与前瞻性。深入剖析其时代使命,构建科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不仅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支撑国家战略、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时代使命:服务国家战略的价值重塑  

专业群建设已超越传统教学组织范畴,成为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神经中枢。面对产业升级与技术迭代,职业教育需以专业群为枢纽,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啮合。比如在智能制造领域,融合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工业互联网等专业,构建从基础技能到高端研发的人才培养链,为产业提供全维度人才支撑。专业群不仅是知识传授平台,更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其效能直接关系职业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贡献度。  

专业群是国家战略人才供给的核心引擎。如围绕“双碳”目标,整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技术等专业组建专业集群,培养技术研发与系统运维复合人才,加速能源结构转型。还如,构建农村电商、智慧农业、乡村旅游专业群,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专业群布局必须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实现教育资源的战略性配置。

科学组群:筑牢专业群发展的逻辑根基

专业群并非专业的简单叠加,其生命力源于内在的科学组群逻辑和原则。

第一,明晰组群逻辑,精准对接产业技术演进。一是产业逻辑的链式整合。紧密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专业群,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院校以整车制造为核心,整合电池、电控、智能网联等专业,形成覆盖全链条的专业群,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二是技术哲学视角下的学理同构。依据同一技术领域的基础共性、应用流程与创新方向组群,确保群内专业技术关联紧密、能力递进。如人工智能专业群整合算法、数据处理、软件应用等专业,满足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人才需求,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三是职业逻辑的能力矩阵突破。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型,聚焦岗位群的能力迁移性与复合性需求组群。如现代物流业发展催生仓储、运输调度、供应链优化等关联岗位群,院校据此组建物流管理、智能仓储、供应链运营等专业群,在培养核心岗位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跨岗位适应能力。

第二,遵循组群原则,统筹共性与特色发展。一是相关性原则实现资源协同。教育资源共享理论要求群内专业在技术基础、职业面向、服务领域等需高度相关,这是实现课程、师资、实训等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群(含旅游、酒店、会展等专业)共享大量共性课程与能力模块,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培育学生跨界创新能力。二是差异性原则达到生态位竞争。引入生态位理论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如智能制造专业群中,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各有侧重(工艺设备、控制系统、编程应用),协同构建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动态适应性原则提升技术预见。专业群须敏锐响应产业技术与市场需求变化,前瞻布局。面对电商直播兴起,及时增设直播策划、新媒体运营课程,保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变革的同频共振。

第三,创新组群方法,提升资源整合效能。一是核心引领法。依托优势核心专业,整合相关专业,发挥核心专业在标准、资源、师资上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群整体水平。二是需求导向法。紧密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新兴业态或社会需求痛点精准组群。如为支撑地方文创产业,组建产品设计、数字媒体、文化管理等专业群,实现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精准匹配。三是优势互补法。打破院系壁垒,整合校内不同专业优势资源强强联合。例如,整合计算机研发与营销渠道优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专业群。

战略导向:校准专业群发展的时代航向

专业群建设必须置于国家发展大局和区域经济版图中进行战略定位。

首先要服务国家战略,前瞻布局新兴领域。主动对接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围绕“双碳”目标,构建以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储能材料等为核心的专业群;响应数字经济战略,打造涵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数字技术专业群,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其次要扎根区域经济,精准服务地方发展。立足区域产业特色是专业群建设的生命力所在。长三角地区聚焦智能制造,院校围绕产业链组建包含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智能检测等专业的智能制造群,支撑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服务乡村振兴,则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专业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人才动能。

要回应民生关切,强化社会服务功能。职业教育需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回应重大民生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包含智慧健康养老、老年保健、康复治疗等专业的养老服务群;针对托育服务、社区治理等民生短板,通过专业群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彰显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

实践路径:资源整合与协同治理创新

第一,要推进资源整合的系统重构。跨专业共享实训基地是核心抓手。整合校内相近专业的实训资源,按照产业链/技术链流程构建跨专业共享实训平台。积极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基于真实生产场景和技术标准的校企合作基地,将产业前沿技术、工艺标准和管理模式融入实训教学,显著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要通过校企“双师互聘”实现资本增值,推动知识进化。企业技师带入前沿技术,院校教师深化实践素养,锻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遵循“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原则,系统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底层共享”通识课与专业基础课,奠定宽厚基础;“中层分立”专业核心课,强化专业技能;“高层互选”跨专业选修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复合能力培养。大力开发在线课程、虚拟仿真项目、数字化资源库,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与高效利用。

第二,要加强产教融合的协同治理。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善多元主体的制度设计。比如现代学徒制与产业学院需政府、企业、院校协同治理,政府政策引导、企业提供岗位与师傅、院校管理教学,三方共定培养方案与评价标准。二是“三螺旋”创新平台释放产教融合动能释放。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院校解题的产学研平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中,三方协同实现技术研发与人才培育的互促循环。

“十五五”时期,专业群建设肩负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的双重使命。职业院校必须胸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战略自觉和创新精神,将专业群建设作为深化改革、提升质量的核心引擎。通过科学谋划组群逻辑,精准锚定战略方向,高效整合优化资源,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建立健全动态机制,全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支撑有力、适应性强的现代化专业群体系。唯有如此,职业教育才能切实肩负起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时代重任,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宏伟事业中展现更大作为。

责任编辑:董丽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