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专题现场
无人机编队凌空布阵,举高消防车擎天而立……这是“应急使命·2025”演习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一幕。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是世界性灭火救援难题。针对该难题,“应急使命·2025”演习专门设置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专题,有针对性地设置演习科目。
近日,记者来到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京基智慧科园,实地了解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专题的演习科目设置以及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的应用情况。
使用高科技 赋能战斗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底,全国高层建筑超过139万栋。深圳现有高层建筑3.2万栋,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1553栋。
这次演习模拟一座34层的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并引燃竖向管井附近堆放的装修材料,火势迅速蔓延,大量人员被困,情况万分危急。
无人机从蜂巢出动进行外部侦察;破玻无人机起飞击碎玻璃幕墙;四足机器人进入火场,寻找被困人员;直升机悬停索降,救援伤员;供水车、举高喷射车、登高平台车、灭火机器人等协同作业,精准打压火势……接到警情后,消防救援力量快速赶赴现场处置。
“对于消防救援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些高科技装备的实战应用,大大提升了消防救援速度。”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张晓伟表示。
在内攻搜救阶段,侦察组消防员佩戴消防智能头盔搜索被困人员。该头盔是一款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的新型单兵装备,具备侦察、通信、搜救、检测、智能告警、高清显示等功能,总重不超过1.8千克,可让消防员解放双手、轻装上阵。
登高平台消防车举高救人是营救高空遇险人员的有效方式。亮相本次演习的DG101米登高平台消防车,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化核心技术,已实现百米级登高平台消防车国产化。该车举升高、转移快、机动灵活,适用于高层建筑及大型综合体等场所火灾扑救和人员救援。这也表明随着我国装备制造能力不断进步,消防特种车辆已逐步完成国产化替代。
在15层起火层,四足机器人稳步进入着火层开展侦察。该机器人能翻越30厘米高障碍、攀爬30度斜坡,配有高清摄像头与气体传感器,能深入高温、浓烟、有毒区域进行侦察,并实时回传图像并监测有毒气体浓度,还可与无人机协同配合,是消防救援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破拆排烟阶段,破玻无人机对准目标窗口,随着一声巨响,玻璃幕墙应声破裂。当高层建筑内部浓烟无法快速及时排出时,破玻无人机便可携带特制破玻弹,攀升至目标楼层精准发射,瞬间击碎12毫米厚的钢化玻璃,是当之无愧的“破窗专家”。
与此同时,机车一体模式的系留无人机消防车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该车具有泡沫、水两种灭火方式,可直接从车顶一键起降无人机。无人机机身采用碳纤维材质,最大载荷350千克,可持续作业4小时。该装备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提供了新的手段。
瞄准老大难 引入新战法
除高科技装备外,本次演习还引入一系列新战法。
在竖井封堵科目,消防员采用“漏电检测、双向封堵、泡沫灌注”方法,利用防火包、阻火泥对上下楼层电缆桥架实施封堵;操作穿刺水枪,对着火层电缆桥架进行灭火降温;使用泡沫发生器,向井内持续灌注泡沫,实现快速窒息灭火,防止火势和烟气竖向蔓延。
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方东阳表示,此战法能有效解决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扑救难题,实现多重阻断、防止复燃的作战效能。
从智能侦察到精准打击,从科学救援到体系保障,从人机协同到科技赋能,此次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专题全流程、全要素应用多种先进技术和新型装备,致力于打赢极端复杂条件下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攻坚硬仗。
据了解,这场实战化演习共引入新装备10项、新技术20项,创新14项新战法,旨在破解高层建筑火灾疏散救生、登高作业、阻截控火、供水供液、现场通信等5个关键难题。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