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实践 济南高新区海川中学以实验情景剧开启物理课堂

壹点探校 03-25 1317

在科学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实验,它们不仅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帕斯卡裂桶实验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实验由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布莱士·帕斯卡所设计,它生动地展示了液体压强的重要原理。

3月21日,济南高新区海川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在物理教师陈城旭的指导下,将经典的"帕斯卡裂桶实验"搬到了课外,通过自编自导的户外实验情景剧,生动呈现了液体压强的科学原理。

活动以"科学剧场"形式展开,学生分组策划剧本,将物理原理融入故事情节。实验操作被分解为角色台词、道具互动和悬念铺垫——当学生缓缓向高处的水管注水时,台下观众屏息凝神;木桶突然裂开的瞬间,欢呼声与掌声共同响起。"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密切相关,而并非仅仅取决于液体的重量。

据了解,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自主学习贯穿全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学生经历了完整的项目式学习过程,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帕斯卡定律原理,利用亚克力桶制作可循环使用的实验装置,同学们不仅要计算注水高度与压强的数学关系,还要思考如何用表演让知识“活”起来。

物理教师陈陈城旭介绍:“老师仅提供基础指导,从剧本设计到风险预案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同学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既能够积极思考,感受科学的魅力,又激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学校领导指出:“这种打破教室边界的学习方式,正实践创新育人路径的典范。海川后续将开发更多学科融合项目,让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自然生长。这个融合科学探究、艺术表达与团队协作的实践活动,成为学校推进课程多元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案例。”

这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剧,不仅让抽象的理论化为可视化的震撼体验,更彰显了当代教育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的转型。当裂开的不再只是木桶,更是传统教学的边界,学生收获的将是受益终身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王丛丛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