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43年: 流金岁月里的“乡村回响”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3-12-29

  当改革的春雷响彻云霄,中国的山乡给予了有力的回响,更何况,这里本来就蕴藏着文化的“富矿”。

  “一年就这么隆重地聚一回,一定要聚出仪式感、聚出文艺范儿!”走过43年岁月、由村民自己搭台一展才艺的乡村春晚(以下简称“村晚”),应着2023年冬至的脚步,开启了紧锣密鼓的倒计时模式:谁有才艺谁亮相,年来了!

  1981年,浙江丽水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的村民,用一副锣鼓、两把二胡、三支笛子撬动的“村晚”舞台,如今,不仅在自己的家乡催生出“一县一特色”的“村晚”格局,更将这个中国式的“乡村过年样板”,复刻在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蔓延至552个县的69000多个乡村。

  12月2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在浙江丽水古堰画乡举办,来自全国20家村晚联盟单位和4个主办城市的代表,共同见证了“村晚回家”和“我要办村晚”乡村文化能人抖音直播扶持计划的启动。紧接着,2024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于12月25日在京启动,《云上看“村晚”》《我的“村晚”我的年》《云上年画展》等节目将通过央视频、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陆续上线。

  流金岁月的首台“村晚”

  “1979年,月山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熟悉的村医吴绍利,去省里参加了科学大会,回到家乡就琢磨,如何提振村里的教育文化事业,终于和几位文化骨干成立了月山村助学小组,到了1981年,分田到户政策来了,村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内心雀跃不已,人们的情绪情感,终归需要表达和释放的!”首届“月山春晚”的见证者、十多届村晚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吴艳霞告诉记者,一位好心村医、两件国家大事以及文化中心站、中心学校、生产大队三个部门一起上下一条心,促成了“月山春晚”从1979年一场简单的家庭联欢进阶为1981年全村百姓的大联谊。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张老照片里的定格画面:1981年的春节,月山村民聚在一起,在村中心学校的操场中央,敲起了锣鼓,拉响了二胡,唱起了民歌。人人脸上笑意盈盈,对新生活满怀着喜悦和憧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化自主性及审美意识在觉醒和萌动,每逢春节临近,这个冬日里的小山村便热闹了起来,文艺骨干会提前张贴出面向全村征集“村晚”节目的通知,公社提供音响设备等,家家户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斗笠、箩筐、松枝都可以搬上舞台。除文艺联欢外,游园竞赛、农民运动会等形式也陆续加入了进来,形成了月山村的春节新民俗。

  鼓励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渐成气候,人口自由流动,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趋势,“月山春晚”的策划运作,逐渐由返乡大学生担纲主力。2004年年底,一个由月山年轻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月山芽儿”正式成立,专门负责“村晚”的组织和创新,捎带给村里人讲讲外面的世界,一并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和各种实用的生产劳动技能。

  “随着游客和媒体涌入月山,观众对‘月山春晚’的品质要求在不断提升,推动着这台晚会的参与主体愈发多元、内容形式更加多样,组织运作也更为规范。”吴艳霞介绍说,身为“70后”的自己,有过在外求学和职场工作的经历,更是一名被“村晚”播过种的“月山芽儿”,从2004年起,年年都与四面八方的“月山芽儿”们一道,把这件聚人心的大事办好,“月山春晚”由此成为一年一度的“乡村大趴”,成为平日里奔忙在外、过年回家团圆的月山村游子的一桩心愿。

自称毕业于“田埂大学”的浙江丽水月山村妇女合唱团正在进行合唱排练。

在 1981年,人们的情感,通过全村办一场新年大联欢的形式予以释放,也让浙江丽水月山村成为中国乡村春晚的起源地。

浙江丽水月山村的“村晚”节目彩排正在进行中。

  “村晚”从一村走向全国,既有自带的“流量”体质,更是政策调整与时代变化的产物。2015年起,“村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丽水,并获得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创建资格;2016年,在原文化部、中国文化馆协会推动下,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成立,全国5个地市成为发起单位;2021年6月,“村晚”作为全国推广群众文化品牌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村晚”,“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今年初,文旅部发文鼓励各地开展四季“村晚”活动,确定春夏秋冬四季“村晚”主会场及示范展示点。至此,从一村到全国,从冬季到四季,发端于月山村的“村晚”模式,已蔓延至中国大江南北552个县的69000多个乡村。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累计举办了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文化能人的“我要办村晚”

  12月13日,湘西乐队组合“苗人三蛮”在抖音平台上向网友喊话:“2024年春节将至,我们将在家乡腊尔山举办一场村晚,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送给全国观众,一切适合舞台的节目都可以来报名!”

  就在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上,“我要办村晚”乡村文化能人抖音直播扶持计划正式启动。据悉,该扶持计划由文旅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和抖音直播联合发起,邀请全国才艺主播及乡村文化能人在家乡举办“村晚”活动并线上直播,抖音直播将针对优质场次及主播予以流量扶持和运营培训。首期春节系列活动将在1月中旬上线。统计显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约5000场“村晚”主题直播在抖音上演,累计观看人数达2297万。“村晚舞台上藏着才艺天花板”“大地欢歌 四季村晚”等“村晚”话题累计播放量超过14.8亿次。

  直播方式的兴起,也让月山村的村民踏上了这趟“数字化班车”。2022年1月,第42届“月山春晚”的直播点击量超过了百万人次;今年1月的第43届“村晚”活动则融入了特色农产品展示推介、直播带货等环节,并通过VCR视频录像、实景录制、嘉宾访谈、主会场与分会场连线等形式呈现出来。

  “村晚的舞台一直在变,以前是全村人聚在一起,有什么装备就靠什么置景,有什么才艺就上什么节目,从广场舞、农活秀到时装秀,主打一个原生态,要的就是接地气,节目编排起来相对容易,如今乡亲们的审美能力在提高,节目的专业性在变强,新潮时尚又便捷的元素在增多,但是,再怎么艺术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村晚的质朴内核不会变,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不会变。”本届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导演罗礼勇说,“把舞台真正地交给村民”,是年年要办这台晚会的根源与动力。

  “在节目的定位上,村晚节目一定会有地域色彩,会呈现家风与农事,质朴无华地表达情感,原汁原味地还原风俗,乡亲们唱的还是山歌和渔歌,但唱响的是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与时俱进的价值理念。”罗礼勇说,例如本届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上,就通过多首知名村歌、畲族嗨歌来表达他们对于建设美好乡村、实现共富目标的朴素愿景。

  今年4月20日,恰逢谷雨节气。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启动,19个民族歌舞节目精彩“打擂”;8月12日,全国夏季“村晚”主会场展演在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举行,多民族传统歌舞与民族街舞一同亮相;10月15日,全国秋季“村晚”主会场活动在江西九江揭幕,“斗戏”“斗歌”“斗舞”环节是久演不衰的传统民俗。

  “文化生活显然占据了乡亲们的业余时间,乡里乡外的闲话纠纷变少了,家庭邻里关系变和睦了,很多社会陋习得以消除。”在吴艳霞看来,家乡的这台“村晚”,已经超越了文艺晚会单纯的娱乐性功能,在丰富乡亲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成为凝聚情感、美化乡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载体。

  跟着“村晚”去旅游

  本届冬季“村晚”主会场活动上,“村晚联盟”主题漫游长廊发布,山西“触摸千年露天石刻”文明记忆之旅、江西“《客家山歌》吆喝声中赶大集”寻江溯源之旅,云南“火把节《纳西三部曲》”古老文脉之旅等今冬旅游路线图一一出炉,“跟着村晚去旅游”成为文化IP助力产业经济发展的又一块试验田。

  近年来,诸多省份相继通过春、夏、秋、冬四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推进全域旅游,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和旅游潜力,这也是“村晚”从冬季拓展到四季的重要动因。在湖北,聚焦赏春、纳凉、丰收、贺年四大主题,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推出“候鸟文化节”“映山红节”等一系列具有浓厚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的活动品牌,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每年腊月廿三,‘月山春晚’都与舂黄粿、蒸年糕、打糍粑、百家宴等传统民俗风情有机结合,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突出亮点,也迎合都市人返璞归真的消费偏好。”据举水乡书记陈小文介绍,清新独特的乡村生态,不仅吸引上海、杭州、南京、广东、福建等地游客,更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月山村已建成特色民宿、农家乐32家,2023年上半年游客来访量突破3万余人次,民宿、农家乐入住率增至75%,“月山春晚”展览馆的游客接待量突破3000余人次,创出历年新高。小小的月山村,已经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环境优美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众多殊荣。

  一年有四季,风物民俗各不同。早在2021年8月,丽水市已经发布《乡村春晚建设规范》首个地市标准,为各地“村晚”实践者提供借鉴与参考。如今,“乡村春晚”已经行进在向“乡村村晚”的转型升级道路中,这样的定位,或许正契合春有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赏冰雪的四时之需,也在持续助推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极具个性之美、踩准时代节奏的求真务实之路,把建设美丽乡村化作所有参与者也即受益者的自觉行动。(本文图片由吴艳霞提供)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