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他们不赔钱,你们给我做主。”不久前,陆某的家人多次来到车墩派出所,缠着民警要求主持公道。随后,派出所民警会同镇村委书记、司法所、签约律师、平安办多次前往陆某、王某、唐某等人家中释法说理、教育疏导,经过多次“一线调解”,最终达成了赔偿方案。原本一起激愤的民事纠纷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图说:上海松江警方推广矛盾多元化解新实践 警方供图(下同)
对于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松江公安分局在“三所联动”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解题思路”,构建部门联动、隐患排查、社会共治的“三位一体”工作网络和方法,推动矛盾纠纷在“第一现场”得到实质性化解。
据统计,今年7月以来,松江公安分局会同区司法局依托该机制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10余起,110矛盾纠纷类重复警情量、侵权类案件发案量分别下降5%和3%,矛盾纠纷调解率同比上升3.5%。
有纠纷,“三所联动”齐心调解
今年以来,松江公安分局充分运用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整合公安民警、调解员、律师三方力量,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街镇层面,设立“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由派出所牵头,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共同参与;居委层面,设立“三所联动”工作站,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签约律师“拧成一股绳”。在工作站,居民“点单”,在居委的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签约律师下沉开展工作基础上,将业委、物业纳入进来,并拓宽教育、民政、卫生、建设、市场监管等10多个部门领域,以“三所”为核心力量,把专业调解力量充分整合到一个机制平台上,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共解一件事”,做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大大提高了解决纠纷效率。
九城湖滨小区有居民反映,小区垃圾房在早高峰时段作业,产生的噪音扰民。对此,九里亭派出所与街道多部门配合,开展矛盾调处工作,多次和居民面对面沟通协调。
清晰了解居民诉求后,居委会联系绿化公司完善垃圾房工作方案,通过改进压缩机工作模式减少噪音,调整环卫收运时间,规范垃圾车停放,做好现场环境卫生,最大程度减少居民困扰。方案实施后,居民表示满意。
有隐患,平心座谈前端化解
“现在想想还是很后悔,还好没有做傻事。”近日,城中路派出所社区民警田均房在入户宣传时,发现居民王先生家中摆放着一堆奇怪的零件。原来,王先生与楼上住户因晚上孩子练习钢琴扰民的问题发生多次口角,便想购买“震楼器”进行报复。知晓后,田军房立即召集双方当事人、居委会工作人员座谈调解,两家最终握手言和。
松江公安分局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源头发现能力,提升对矛盾风险隐患的感知,把每日110警情、窗口接报、12345热线、来信来访等信息进行全量排查、碰撞分析,及时防止一批“小矛盾”演变为“大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在“发现”基础上,松江公安分局强化联动化解机制,今年以来增设13家“人民调解工作室”,每个居村配备1名法律顾问、不少于3名的人民调解员,由居村委书记、主任负责调解委员会的实体化运作,增能“三所联动”,并组建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专家团队,下沉式、专业化支撑“疑难杂症”调处。同时,制定实行了纠纷调解回访机制,对调处的每一起纠纷,及时跟进回访当事双方或属地居(村)委干部,全力防止矛盾反复。
有诉求,“圆桌议事”沟通解决
松江公安分局充分注重发挥社区业主自治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大力发掘业主、租客中的党员、优秀人才、专业人士,鼓励积极居民参与到社区共治共建,探索在楼栋的公共区域设立“议事小圆桌”“平安联盟”,配齐配强社区警、网格长、综合协管员、法律顾问、党员先锋队、平安志愿者等工作力量,常态化听取群众诉求,形成了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
方松派出所以社区民警、街道人口中心、居委会、物业和房东(二房东、代理经租公司)等作为“房东平安联盟”主体,通过会议、培训、上门宣传等形式,落实租赁房“五件套”基础版管理规范(分级标识、灭火器材、居民公约、治安防范、垃圾分类)和标准化配置,在每个小区设置租赁房屋“样板房”,建立39个房东联盟微信群,多次召开联席会议,有效督促房东(二房东、代理经租公司等出租人)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承租人按照安全管理规约使用房屋。在加强常态化规范管理的同时也强化租客约束,针对出租客投诉较多问题,倡导将社区公约条款写入房屋租赁合同,前端化解,从源头上解决租赁矛盾,让“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