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份成渝建设纲要文件发布 重庆未来发展的高地在哪里
1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并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由此,必将形成“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
成渝双城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
纲要指示,要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重庆、成都将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信息来源:摘自《规划纲要》)。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示意图(央广网发 绿地重庆世界中心供图)
国策给了双城撬动高速发展基石的重要支点,共建成渝城市群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向东、重庆向西已成为大势。
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
双区发展迈入快车道
一个区域的发展上限,取决于这座城市对区域的定位和规划是什么、制定的政策与资源有多强力。
《规划纲要》“提升双城发展能级”中特别指出, 要“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
其实,双区联动号角早已吹响:
2016年,两江新区核心区与重庆高新区共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7年,《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两江新区和西永片区在列;
202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创新布局,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主引擎,联动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展,引导重庆高新区、经开区和各类产业园区创新转型,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
由此可见,两江新区和西部(重庆)科学城(以下简称双区),势必成为重庆发展重中之重。
被定为中国唯一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2021年上半年GDP达2000.2亿元,占全市15.5%(数据来源:金台资讯);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学城也不落于其后,GDP同比增长14.8%、达1017.8亿元(数据来源:9月27日《重庆市政府关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情况的报告》)。
政心所向,就是经济发展所向,数据在这时就是最佳佐证;
政心所向,同时也是区域资源所向。
众所周知,地理位置正是区域价值成立的先天条件,而交通是发展的催化剂。
2021年9月两个重磅交通利好(信息来源:重科城微报微信公众号)——其一为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启动,助力建设两城“一小时通勤圈”;其二为土主隧道和礼嘉大桥顺利通车,链接双区,资源融合共享,将形成 “15分钟中心生活圈”。
从交通链接,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对双区发展的资源倾斜决心与执行力。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实在《规划纲要》指示要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前(信息来源:出自《规划纲要》第三章),双区宜居属性的发展目标便早已制定。
西部(重庆)科学城致力于打造城市创新发展的“智核”和人们向往的宜居家园,两江新区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土主隧道和礼嘉大桥贯通后,从大学城途径物流园板块至礼嘉最快仅需15分钟(信息来源:上游新闻)。
双区配套共享,闲暇可以去往五云湖公园和礼嘉智慧公园,呼吸自然气息;
想要触摸世界潮流购国际名品,佛罗伦萨小镇和礼嘉天街就是优选;
游逛时,渝乐小镇与欢乐谷能为生活带来不一样的玩耍方式,还有罗中立美术馆和金山寺涵纳现代与传统艺术人文;
更有妇幼院(在建中)与重庆市儿童医院保障居民健康……
一桥一隧的连接下,双区共建宜业宜乐宜游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同筑“15分钟中心生活圈”,全维满足老百姓衣食住行养、吃喝玩乐购,双区发展红利将不仅是一加一等于二。
双城双区驱动红利
绿地巨著超级世界芯
绿地作为城市革新参与者,落子成渝门户科学城轴芯,直线距离土主隧道仅1.6公里,占位出隧北进桥头堡,享双区联动红利。以世界500强万亿国企底蕴、多元产业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聚合全球资源,携全球第三子世界中心,巨著超级世界芯,共建“15分钟中心生活圈”,打造西部新名片。
责任编辑: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